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外形特征比较 河蟹的分类地位

   2020-06-07 07:44 2856
核心提示:河蟹的分类地位河蟹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绒螯蟹属的形态特征是整足密生绒毛
河蟹的分类地位
 
河蟹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绒螯蟹属的形态特征是整足密生绒毛,额平直,具四个额齿;额宽小于头胸甲宽的1/2。我国的绒螯蟹属主要有四种,即中华绒整蟹、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直额绒螯蟹。后两种个体很小,产量很低,经济价值不大;而前两种个体大,产量髙,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大。所以,实际上河蟹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总称。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外形特征比较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初看相近,实际上它们在头胸甲形状、额缘的额齿形状、额后端疣状突起数量、第4侧齿以及第2步足的长节长短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近年来,因为大规模养蟹造成不同水系的河蟹种群混杂,形成大批杂种蟹,其形态特征则介于两者之间。
河蟹的自然分布
 
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分布区域性极为明显。中华绒螯蟹分布在我国中部沿海通江河流地区。它们在瓯江、闽江水系,两种绒螯蟹的分布有交叉和重叠现象。
 
两种河蟹的分类地位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是同一物种还是不同物种,争论了20多年。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很可能属同一种、不同地理亚种(地方种)。生产上可按水系称其为种群。其理由如下:
 
1.对两种河蟹形态进行框架分析表明,它们的遗传距离较近。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广西南流江水系的日本绒螯蟹(又称合浦蟹)、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又称俄罗斯蟹)、辽河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和杂交蟹(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X绥芬河水系日本绒整蟹)共5种河蟹,其体高、体长、体宽、中额齿间距、第2步足趾节长等17个参数的可测量性状,进行了大量框架参数测定,证实了上述结论。
 
2.聚类分析表明可将辽河蟹与杂交蟹聚在一起,南流江蟹与绥芬河蟹聚在一起。长江蟹则单独为一支,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然而这5种蟹的遗传距离均较近。
 
3.判别分析比较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既有相近似之处,又有一定的距离。长江蟹、南流江蟹、绥芬河蟹、辽河蟹和杂交蟹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2.5%、88.2%、81.6%、72.5%和59.4%,其整体判别率为5%。
 
4.两种河蟹能够自然交配,并能正常繁殖后代。辽宁省盘山县河蟹研究所将辽河水系中华绒整蟹和绥芬河水系日本绒螯蟹混在一起,加海水进行人工促产,结果两者能自然交配,形成杂种。所产生的F,代正常生长,且性腺发育良好,并在2006年6月成功繁育出&代。由此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各类河蟹种群的生长特点
 
河蟹在全国繁殖成功后,实践表明不管是中华绒螯蟹,还是曰本线螯蟹,它们在原产地的各水系中都能生长成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蟹。一旦移植到原来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环境下,生长速度显著变慢,说明不同水系的河蟹,其生长的地域性十分突出。依它们的生长特点区分,不管是中华绒螯蟹,还是日本绒螯蟹,它们都能够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种群?
 
1.中华绒螯蟹
 
(1)南方种群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为代表。它们在长江水系成长快,规格大,最大个体达860克/只,其肉质鲜美,音脂丰满。然而将它们移植到珠江水系,当年性成熟,个体小,俗称“珠江毛蟹”。
 
(2)北方种群以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为代表,其抗逆性强,生长快,最大个体440克以上。然而将它们移植到长江水系,生长慢,个体小,品质差。特别是辽河蟹移植到南方后,不但提早一个月开始生殖洄游,而且在生殖洄游时,其定位系统紊乱,不是顺水向东爬行,而是放射状爬行,所以回捕率极低,仅5%?10%。
 
2.日本绒螯蟹
 
(1)南方种群以南流江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为代表(又称合浦蟹)。它们在南方水系生长快,规格大,最大个体可达400?500克/只。然而将它们移植到长江水系,生长慢,个体小,仅40-65克/只。
 
(2)北方种群以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为代表。它们在绥芬河以北地区的水体中生长快,规格大,当地称为“俄罗斯大蟹”,最大达600克以上。然而将它们移植到辽河水系,生长慢、个体小、生长规格仅50?80克/只。由此可见,生产上必须严禁不同水系的大闸蟹异地养殖。它们移植到异地后,极易与当地的河蟹杂交,造成种质混杂,经济价值下降。遗憾的是,我国近10多年来的“大养蟹”,将不同水系或不同种群的蟹苗蟹种移植到异地养殖,导致各水系绒螯蟹种质资源的混杂,造成重大损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发布必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1020263号-1